| 
 | 
 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 
 
 
 
×
 
现在BrazilFW的简体中文汉化语言文件还是原先的文件,对于新出的2.30有一些地方显示的为英文. 
人家pczone论坛的linux_xp汉化的繁体语言文件跟最新英文版本的汉化进度走的. 
比如下面红色部分,在简体中文的语言文件中就没有. 
 
# BrazilFW Linux Web 管理器的語言檔 
# Chinese (Traditional)– 台灣 繁體中文 
# 原始檔作者 
# MPG - www.mpg.com.br/BrazilFW/ - mpg@mpg.com.br 
# Claudio Roberto Cussuol - claudio_cl@rictec.com.br 
# 簡體中文CHN 原始作者,翻譯:軟體路由器論壇 www.routerclub.com 
# 
# 繁體中文語言檔譯自 webadmin.chn、webadmin.enu 
# 最後修改日期: 
# 2006/11/17 - BrazilFW 版本 2.29.4  
# 繁體中文化 UTF-8 (no BOM) by Chun-Chieh Tseng 
# 此繁體中文版主要由簡體中文和英文版本修改而來,修正大量兩岸資訊用詞及翻譯不妥處 
# 在同意不刪除原作者名字的情況下,可以修改這份文件 
 
#LANGUAGE_CODE 必須是三個字元 
#LANGUAGE_NAME 中不要使用重音符號 
LANGUAGE_CODE="CHT" 
NATIVE_LANGUAGE_NAME="Chinese - Taiwan" 
ENGLISH_LANGUAGE_NAME="Chinese - Taiwan" 
 
# Header 
MWE="Web 管理器" 
VRS="版本" 
WEL="歡迎使用 BrazilFW Linux Web 管理器" 
 
# Menu - Left 
MM="功能列表" 
Mh="主機狀態" 
Mdl="撥號" 
Mhg="掛斷" 
Mln="LAN 設定" 
Mic="WAN 設定" 
Mdz="DMZ 設定" 
Mac="主機設定" 
Mpf="Port 轉換" 
Mqc="QOS頻寬管制" 
Msp="更改密碼" 
Mcf="設定檔" 
Mdt="診斷工具\" 
Mbt="立即存檔" 
Mpc="重新啟動" 
 
# 警告 
Wta="警告:設定已經改變,但尚未存檔。" 
Wtb="警告:設定已經存檔,但系統尚未重新啟動。" 
Wtc="需要存檔設定並重新啟動以便使改動生效。" 
Wtd="警告:設定已經改變" 
Wsi="需要保存!" 
Wte="注意!" 
Wtf="不使用自動存檔" 
Wtg="使用自動存檔" 
Wth="錯誤:必須指定至少一個起始和結束 IP 位址。" 
Wti="警告:DHCP 位址範圍不屬於同一 LAN" 
Wtj="在 DHCP 設定頁糾正它,或者" 
Wtk="改動 LAN 設定,然後存檔設定並 重新啟動 系統。" 
Wtl="需要存檔設定以保存改動。" 
Wak="您需要執行哪個動作?" 
Wop="選擇性" 
Wed="和" 
Wnt="網段" 
Wsc="秒" 
Wsv="改動已經寫入 BrazilFW Linux 設定檔。" 
Wsp="設置系統密碼" 
Wcp="改變系統密碼" 
Wnp="新的密碼" 
Wsu="系統密碼已更新" 
Wbs="系統存檔" 
Wsb="開始存檔設定" 
Wrb="重新啟動中" 
Wro="重新啟動" 
Wpo="關機" 
Wqo="重新啟動" 
Wso="關機" 
Wba="BrazilFW Linux 選擇性設定已經更新。" 
Wqa="在重新啟動之前,不要忘記保存設定!" 
# 該命令用於重新啟動系統,不是清除 
Wto="Reset" 
 
# forms 
Fbk="返回列表" 
Fce="BrazilFW 編輯" 
Fcf="確認" 
Fcg="設定" 
Fcw="以下內容已經寫入 BrazilFW" 
Fdf="<b>在 <i>重新啟動系統之前</i>不要忘記<i>存檔設定</i> !</b>" 
Fee="編輯" 
Feo="Ok" 
Fer="清空" 
Fsb="提交" 
Fsv="保存" 
Frc="推薦" 
Frq="必須" 
Fno="否" 
Fop="選擇性" 
Fye="是" 
Fab="租期時間" 
Fac="動作" 
Fad="註解" 
Fae="刪除" 
Faf="編輯" 
Fag="刷新列表" 
Fah="不要忘記保存設定" 
Fai="不安全" 
Faj="啟動" 
Fak="類型" 
Fal="規則" 
Fam="來源" 
Fan="目的" 
Fao="Port" 
Fap="允許" 
Faq="拒絕" 
Far="或" 
Fas="高" 
Fat="低" 
Fau="優先權" 
Fav="所有" 
Fay="重新載入" 
Faw="導航:" 
Faz="別名" 
Fbl="返回列表" 
 
# 文件 index.cgi 
Agi="一般資訊" 
Avs="版本" 
Ahs="主機名稱" 
Adn="網域" 
Ans="網路狀態" 
Ani="外部網路 (WAN 端)" 
Ast="狀態" 
Ait="外部網路 類型" 
Aei="外部 IP 位址" 
Afs="第一" 
And="第二" 
Ard="第三" 
Anm="子網路遮罩" 
Agt="閘道器" 
Acs="連接建立自" 
Act="連接字串" 
Aln="內部網路 (LAN 端)" 
Ali="內部 IP 地址" 
Abc="廣播位址" 
Adz="DMZ" 
Aip="IP 地址" 
Adi="DNS 狀態" 
Apn="主要 DNS 伺服器" 
Asn="備用 DNS 伺服器" 
Atn="次備用 DNS 伺服器" 
Asv="服務" 
Adc="DNS 快取" 
Ads="DHCP 伺服器" 
Ass="SSH 服務" 
Awa="Web 管理器" 
Asi="系統資訊" 
Akv="Linux 核心版本" 
Amc="機器" 
Adt="系統時間" 
Aup="已啟動時間" 
Ala="平均負載" 
Als="最後" 
Amn="分鐘" 
Amu="記憶體使用" 
Aus="已使用" 
Afr="剩餘" 
Abb="最後 1 分鐘" 
Abd="總計" 
Abe="Port" 
Abf="閘道器測試" 
Abg="DNS 測試" 
Abh="釋放 IP" 
Abi="更新 IP" 
Abj="允許" 
Abk="禁止" 
Abl="僅用於內部" 
Abm="啟用" 
Abn="未啟用" 
Abo="準備好" 
Abp="PPP (撥號)" 
Abq="PPPoE (DSL)" 
Abr="Ethernet (固定 IP)" 
Abs="Ethernet (DHCP 分配的 IP)" 
 
# 文件 lanconf.cgi 
Lyf="LAN 設定" 
Lym="必須指定 IP 位址和子網路遮罩。" 
Lyn="LAN 設定已經更新。" 
Lpi="第一 IP 位址" 
Lpj="第二 IP 地址" 
Lpk="第三 IP 地址" 
 
# inetconf.cgi is select with pppoe-conf or ethernet-conf or ppp-conf 
 
# 文件 pppoe-conf.cgi 
Inm="外部網路 設定" 
Iac="外部網路 位址設定" 
Icc="外部網路 連接設定" 
Ioc="按需連接" 
Iot="可以在 出棧通信 上維持 永久連接 或 自動連接,並在沒有資料訪問的一段時間後關閉連接" 
Ikc="所有時間內保持連接" 
Iuc="使用按需連接" 
Itm="按需連接超時時間" 
Ius="用戶名" 
Ips="密碼" 
Ids="DNS 伺服器" 
Idn="網域名稱" 
 
# 文件 ethernet-conf.cgi 
Ecf="WAN 設定" 
Eia="WAN 設定" 
Edc="DHCP " 
Esi="固定 IP " 
Ema="某些地區要求您提供主機名稱以便獲得 IP 位址。" 
Emb="如果已經為電腦提供了主機名稱,在這裏輸入:" 
Edg="預設閘道器" 
Edn="網域名稱" 
Enc="網卡 MAC 偽裝" 
Efn="用來欺騙的假 MAC 位址" 
Euo="僅在 ISP 要求您必須使用指定的 MAC 時,使用此選項。" 
Eed="允許啟動 DNS 快取?" 
Ecd="快取 DNS 可以提高網址解析速度。" 
Eds="允許啟動 DHCP 伺服器?" 
Eha="由 BrazilFW 為您的內部網路電腦自動提供 IP 位址以及網路設定。" 
Esa="起始 IP 位址" 
Efs="DHCP 範圍的第一個 IP 地址" 
Eei="結束 IP 地址" 
Els="DHCP 範圍的最後一個 IP 位址" 
Elt="租約時間(秒)" 
Ebl="如果留空,則是 7200 秒(2 小時)。" 
Ecz="進階設定 – 指定DHCP 派送的資料" 
Ert="閘道器" 
Ebk="如果留空,BrazilFW 會被指定為預設閘道器。" 
Esn="子網路遮罩" 
Esm="如果留空,將使用 BrazilFW 主機 LAN 端的子網路遮罩。" 
Edm="網域名稱" 
Eso="如果留空,將使用和 BrazilFW 相同的網域名稱。" 
Esp="DNS 伺服器 (最多可設三個)" 
Esr="如果留空,BrazilFW 會使用外部網路設定的 DNS 伺服器" 
Ess="如果 DNS 快取被啟動,則 DNS伺服器為 BrazilFW 主機本身。" 
Est="WINS 伺服器" 
Eba="您的網路上任一存在的 WINS 伺服器" 
Ebc="通常為 Windows NT/2000/2003 server 主機" 
Ebd="DNS 設定:" 
Ebe="本地主機" 
Ebf="DHCP 設定:" 
Ebg="當前 DHCP 租約以及保留" 
 
#releases.cgi 
Ega="當前 DHCP 租約" 
Egb="DHCP 保留" 
Egc="新增保留" 
Egd="保留列表:" 
Ege="新增保留" 
Egf="控制動作:" 
Egg="重新載入 DNS/DHCP 設定檔" 
Egh="編輯 DHCP 保留檔" 
Egi="導航:" 
Egj="返回主設定" 
Egk="DHCP 保留" 
Egl="MAC 地址" 
Egm="MAC 使用格式" 
Egn="必須設置一個 MAC 或主機名稱。" 
Ego="IP 號碼" 
Egp="要租給該主機的 IP 號碼。" 
Egq="如果留空,則使用預設的租用時間。" 
Egr="關於該主機的註解。" 
Egs="DHCP 保留 修改成功。" 
Egt="需要重新載入 DNS/DHCP 服務以便使改動生效。" 
Egu="DHCP 保留 新增成功。" 
Egv="DHCP 租約 刪除成功。" 
Egx="DHCP 保留 刪除成功。" 
 
# localhost.cgi 文件 
Lca="本地主機設定" 
Lcb="全稱主機名稱" 
Lcc="本地主機列表:" 
Lcd="新增主機" 
Lce="控制動作:" 
Lcf="編輯本地主機檔" 
Lcg="新的本地主機設定" 
Lch="用於訪問該主機的 IP。" 
Lci="預給定的主機名稱。" 
Lcj="全稱主機名稱" 
Lck="帶網域名稱的主機名稱。" 
Lcl="關於該主機的註解。" 
Lcm="本地主機修改成功。" 
Lcn="本地主機刪除成功。" 
 
# 文件 adminconf.cgi 
Baa="主機設定" 
Bab="時區" 
Bac="遠端時間伺服器" 
Bad="遠端日誌主機" 
Bae="允許外部的 PING 回應" 
Baf="允許外部 SSH 登入主機" 
Bag="SSH 的監聽 Port " 
Bah="允許 Web 管理器" 
Bai="Web 管理器的監聽 Port" 
Baj="Web 管理器介面語言" 
Bak="Personal" 
Bal="預設(英語)" 
Bam="禁止 NAT (不推薦)" 
 
# 文件 portfw.cgi 
Paa="一條自動轉換規則至少要指定一個目的 IP 位址和起始 Port。" 
Pab="一條自動轉換規則至少要指定一個目的 IP 位址和協定號碼。" 
Pac="Port 範圍:起始 Port 必須小於結束 Port。" 
Pad="一條 Port 轉換規則必須至少指定一個內部 IP。" 
Pae="對於 DNS 選項,必須指定協定,外部網路 Port,以及目標 Port。" 
Paf="規則已經新增,沒有使用 DNS 選項!" 
Pag="必須指定一個目標 IP 位址。" 
Pah="Port 轉換規則設定" 
Pai="啟動" 
Paj="通訊協定" 
Pak="外部<br>IP" 
Pal="外部<br>Port" 
Pam="內部的電腦<br>IP" 
Pan="內部的電腦<br>Port" 
Pao="本地<br>訪問" 
Pap="建立新的轉換:" 
Paq="單獨 Port" 
Par="範圍 Port" 
Pas="常用服務設定" 
Pat="控制動作:" 
Pau="重新載入防火牆" 
Pav="編輯設定檔" 
Pax="轉換單個 Port" 
Pay="轉換範圍 Port" 
Paz="啟動?" 
Pba="允許/禁止該規則而不刪除它。" 
Pbb="通訊協定" 
Pbc="必須選擇服務所使用的通訊協定(通常為:TCP)。" 
Pbd="內部 IP 位址" 
Pbe="運行該服務的內部電腦的 IP 位址。" 
Pbf="內部 Port 號碼" 
Pbg="內部電腦上該服務的 Port 號碼。" 
Pbh="外部 IP 位址" 
Pbi="僅在您有多個固定外部 IP 時使用該欄位。" 
Pbj="如果留空,規則將應用於所有外部 IP。" 
Pbk="外部 Port 號碼" 
Pbl="外部用戶訪問的 Port 號碼。" 
Pbm="如果留空,會使用和伺服器自身相同的 Port 號碼。" 
Pbn="必須選擇服務所使用的協定或協定號 。" 
Pbo="運行服務的內部電腦的 IP 號碼。" 
Pbp="起始 Port 號碼" 
Pbq="內部電腦上該服務的最低的 Port 號碼。" 
Pbr="結束 Port 號碼" 
Pbs="內部電腦上該服務的最高的 Port 號碼。" 
Pbt="允許 LAN 使用外部 IP ?" 
Pbu="允許內部用戶使用外部 IP 或網域名稱訪問該服務。" 
Pbv="該選項不會產生任何附加的風險。" 
Pbx="該 Port 轉換規則的註解。" 
Pby="建議:內部機器和服務名" 
Pbw="例:" 
Pbz="常用服務設定" 
Pca="服務名稱" 
Pcb="對外提供的一般服務。" 
Pcc="Web 伺服器" 
Pcd="SSL加密 Web 伺服器" 
Pce="檔案傳輸" 
Pcf="接收 e-mail" 
Pcg="發送 e-mail" 
Pch="檢查/管理 e-mail" 
Pci="網域名稱伺服器" 
Pcj="IRC 客戶有時候會需要" 
Pck="遠端控制" 
Pcl="電腦 1" 
Pcm="電腦 2" 
Pcn="轉換規則修改成功。" 
Pco="需要重新載入防火牆使改動生效。" 
Pcp="轉換規則刪除成功。" 
 
 
# 文件 firewall.cgi 
Pda="必須告知 IP,主機名稱 或 MAC 作為來源地址。" 
Pdb="必須告知 IP 或 MAC 作為目的地址。" 
Pdc="Port 範圍:起始 Port 號碼必須小於結束 Port 號碼。" 
Pdd="防火牆規則設定" 
Pde="建立新的規則:" 
Pdf="路由器主機 (Admin)" 
Pdg="對內對外連線 (Access)" 
Pdh="編輯自定義防火牆腳本" 
Pdi="路由器主機 - 防火牆設定<br>(說明:指誰可以登入 BrazilFW 主機)" 
Pdj="對內對外連線 - 防火牆設定" 
Pdk="必須選擇一個規則 或 自定義目標。" 
Pdl="來源位址或網路" 
Pdm="連接來自的 電腦位址 或 網路。" 
Pdn="如果選擇 IP,主機名稱 或 Mac 請填寫,否則留空。" 
Pdo="目的地址 或 網路" 
Pdp="連接所要到達的 電腦位址 或 網路。" 
Pdq="如果選擇 IP,主機名稱 或 Mac 請填寫,否則留空。" 
Pdr="該服務最低的 Port 號碼。" 
Pds="該服務最高的 Port 號碼。" 
Pdt="該防火牆規則的註解。" 
Pdu="提示:機器名 和 服務名" 
Pdv="網路上提供訪問的一般服務。" 
Pdw="FROM:IP 位址 或 網路" 
Pdx="發起該連接的電腦的 IP 位址。" 
Pdy="TO:IP 位址 或 網路" 
Pdz="運行該服務的電腦的 IP 位址。" 
 
# 文件 qos.cgi 
Pea="QOS 頻寬管制" 
Peb="QOS 頻寬管制類型" 
Pec="關閉 QOS" 
Ped="BrazilFW QOS 設定檔-1 (使用預設 Class 設定)" 
Pee="BrazilFW QOS 設定檔-2 (手動設定 Class 設定)" 
Pef="使用自行編輯的 QOS 設定檔" 
Peg="最大 下載頻寬" 
Peh="最大 上傳頻寬" 
Pei="BrazilFW QOS-Init script 設定" 
Pej="直接路由" 
Pek="inet class 保留頻寬" 
Pel="優先權" 
Pem="設定各優先權最大可使用的頻寬百分比。" 
Pen="為了讓 QOS 正常工作,所有類別合計必須為 100%。" 
Peo="高 優先權" 
Pep="合計必須為 100%" 
Peq="普通 優先權" 
Per="低 優先權" 
Pes="Burst (暴衝傳輸) 設置" 
Pet="Burst 可以提高 QOS 傳輸效率。多大的資料可以在 QOS 分析過濾前先行傳輸,必須高於 MTU。" 
Peu="快的 burst" 
Pev="一般 burst" 
Pew="慢的 burst" 
Pex="單獨的 類別 速率" 
Pey="預設情況下保留給每個類別的頻寬。" 
Pez="單獨的上傳速率" 
Pfa="單獨的下載速率" 
Pfb="未分類別的資料 保留頻寬 - Default 保留類別" 
Pfc="所有不符合已定義之 QOS 策略(類別)的封包,皆歸於此類別。" 
Pfd="上傳限制" 
Pfe="下載限制" 
Pff="QOS 設定:" 
Pfg="QOS 過濾器" 
Pfh="QOS 類別" 
Pfi="重新載入 QOS" 
Pfj="顯示 QOS 狀態" 
Pfk="返回設定" 
Pfl="* 優先權 類別 合計 不是 100% 。" 
Pfm="* 優先權 類別不能定義為 0% 頻寬。" 
Pfn="* 某些 優先權 類別 的 頻寬保留 沒有定義,這些設置不被保存。" 
Pfo="* Direct fw" 
Pfp="inet 類別不在它的限制內。" 
Pfq="* 預設 上傳 class 不在它的限制內。" 
Pfr="* 預設 下載 class 不在它的限制內。" 
Pfs="需要重新啟動 QOS 以便使改動生效。" 
Pft="您修改了 QOS init 類型,請保存設定並重新啟動路由器,以便使改動生效。" 
 
#文件 qosfilter.cgi 
Pfu="QOS 過濾器規則設定" 
Pfv="遠端 Port" 
Pfw="Port 遮罩" 
Pfx="和/或" 
Pfy="本地 Port" 
Pfz="QOS 過濾器規則" 
Pga="建立新的規則:" 
Pgb="編輯過濾器規則檔" 
Pgc="返回到 QOS 主設定" 
Pgd="類別 優先權" 
Pge="選擇目的 CLASS 的優先權。" 
Pgf="通訊協定" 
Pgg="過濾器所應用到的協定或協定號(預設 any)" 
Pgh="遠端 Port" 
Pgi="遠端電腦上的 IP Port(預設 any)" 
Pgj="遠端 U32 Port 遮罩" 
Pgk="U32 過濾器的遠端 Port 位元遮罩" 
Pgl="單個 Port" 
Pgm="Port" 
Pgn="邏輯 Port 對照" 
Pgo="邏輯 Port 匹配規則。" 
Pgp="指定 <b>Both</b> 如果您在 making 通訊協定 僅僅定義!" 
Pgq="兩個 Port 皆必須匹配" 
Pgr="至少匹配一個 Port" 
Pgs="本地電腦上的 IP Port(預設 any)" 
Pgt="本地 U32 Port 遮罩" 
Pgu="U32 過濾器的本地 Port 位元遮罩" 
Pgv="該 QOS 過濾器規則的註解。" 
Pgw="QOS 過濾器規則修改成功。" 
Pgx="QOS 過濾器規則刪除成功。" 
 
#文件 qosclass.cgi 
Pha="單獨的下載" 
Phb="單獨的上傳" 
Phc="總計下載" 
Phd="總計上傳" 
Phe="QOS 類別 設定" 
Phf="Class 類型" 
Phg="父類別的 Class ID" 
Phh="Class ID" 
Phi="下載 保證速率" 
Phj="下載 最大速率" 
Phk="上傳 保證速率" 
Phl="上傳 最大速率" 
Phm="匹配 IP 或網路" 
Phn="編輯 類別 檔" 
Pho="選擇「有過濾器」建立一個 HTB 類別,最高可以有3 個子類別 ,並可設定優先權," 
Phq="或者選擇 「無過濾器」 建立一個不帶過濾器的葉類別。" 
Phr="有過濾器" 
Phs="無過濾器" 
Pht="所有子類別皆必須有一個父類別,請輸入父類別 Class ID。" 
Phu="此類別的 Class ID。" 
Phv="您要保留給該類別的頻寬(kbits/s)" 
Phw="或者選擇 單獨/總計,讓 BrazilFW 計算它。" 
Phx="單獨下載" 
Phy="總計下載" 
Phz="您允許該類別使用的最大頻寬(kbits/s)" 
Pia="IP 或 網路" 
Pib="您想為該類別保留的下載速率" 
Pic="建立新的 Class:" 
Pid="控制動作:" 
Pie="使用該類別的 IP 位址。" 
Pif="關於該 QOS 類別的註解。例如:With Filters ,Without Filters。" 
Pig="QOS 類別修改成功。" 
Pih="需要重新載入 QOS 以使改動生效。" 
Pij="QOS 類別刪除成功。" 
 
#文件 qosstatus.cgi 
Pik="QOS 狀態" 
Pil="QOS 頻寬管制類型:" 
Pim="高優先權頻寬百分比:" 
Pin="普通優先權頻寬百分比:" 
Pio="低優先權頻寬百分比   :" 
Pip="Direct fw->inet class 百分比     :" 
Piq="預設 下載 類別的保留頻寬:" 
Pir="預設 上傳 類別的保留頻寬  :" 
Pis="資料傳輸狀態" 
Pit="上傳 QOS 優先權 類別" 
Piu="低優先權" 
Piw="普通優先權" 
Piv="高優先權" 
Pix="下載 QOS 優先權 類別" 
Piy="Special 上傳 類別" 
Piz="Direct router->inet data" 
Pza="未分類別的資料" 
Pzb="Special 下載 類別" 
Pzc="Direct router->本地net data" 
Pzd="當前 下載 通信 控制 類別" 
Pze="當前 上傳 通信 控制 類別" 
Pzf="僅適用於 BrazilFW QOS init script。" 
 
# 文件 chpasswd.cgi 
Caa="不可指定空密碼。 系統密碼未更新。" 
Cab="密碼不匹配。  系統密碼未更新。" 
 
#文件 editconf.cgi 
Pja="以下內容已經寫入到" 
Pjb="設定檔" 
Pjc="要編輯的檔案名:" 
Pjd="BrazilFW 主設定檔" 
Pje="Port 轉換設定" 
Pjf="防火牆設定" 
Pjg="防火牆定制規則" 
Pjh="本地主機" 
Pji="DHCP 保留" 
Pjj="DHCP 當前租約" 
Pjk="QOS 過濾器" 
Pjl="QOS 類別" 
Pjm="QOS 設定檔" 
Pjn="PPP 選項" 
Pjo="PPP ISP 會話" 
Pjp="PPP Peer 設定" 
Pjq="PPP PAP 加密" 
Pjr="PPP CHAP 加密" 
Pjt="編輯任意檔" 
 
#文件 diags.cgi 
Pka="閱讀系統日誌" 
Pkb="顯示 BrazilFW 設定" 
Pkc="運行中的程序\" 
Pkd="查找名稱伺服器" 
Pke="網路介面狀態" 
Pkf="DNS 測試" 
Pkg="閘道器測試" 
Pkh="顯示防火牆規則" 
Pki="核心啟動資訊" 
Pkj="已載入的模組" 
Pkk="路由表" 
Pkl="記憶體使用率" 
Pkm="虛擬硬碟 (RAM-DISK) 使用率" 
 
 
#文件 ppp-conf.cgi 
Pla="PPP 外部網路 連接設定" 
Plb="按需連接" 
Plc="您可以保持永久連接" 
Pld="或者在出棧通信上進行自動連接,並在沒有資料訪問的一段時間後關閉連接" 
Ple="始終保持連接" 
Plf="使用按需連接" 
Plg="按需連接的超時時間:" 
Plh="秒" 
Pli="數據機設備" 
Plj="選擇用於訪問 modem 的連接端口。" 
Plk="連接端口速度" 
Plm="必須等於或大於您的 modem 速度。" 
Pln="數據機初始化字串" 
Plo="嘗試使用字串:" 
Plp="或者" 
Plq=",這是大多數型號 modem 所用的。" 
Plr="電話號碼" 
Pls="ISP 的號碼。" 
Plt="ISP 帳號的用戶名。" 
Plu="您的 ISP 帳號的密碼。" 
Plw="會話期間是否進行登錄?" 
Plv="僅在您的 ISP 不支援支援一般的 chap 或 pap 驗證時設置為 Yes。" 
Plx="不推薦" 
Ply="如果您的 ISP 提供了一個固定的主 DNS 伺服器,請添入;或者留空,以便在連接期間獲得。" 
Plz="如果您的 ISP 提供了一個固定的從 DNS 伺服器,請添入;或者留空,以便在連接期間獲得。" 
Pma="如果您的 ISP 需要請告知網域名稱。" 
Pmb="您的 ISP 是否分配給您一個固定 IP 位址?" 
Pmc="如果您使用固定 IP,輸入 ISP 分配的位址,否則請給 PPP 介面輸入本地位址。" 
Pmd="固定 IP" 
Pme="ISP 固定 IP:" 
Pmf="動態 IP" 
Pmg="本地遠端 IP:" 
Pmh="警告:您應該為您的 ISP 指定可用的用戶名和密碼。" 
Pmi="BrazilFW 可能無法登陸到您的 ISP。" 
Pmj="警告:您應該為您的 ISP 指定電話號碼。" 
Pmk="沒有它無法撥入到 ISP。" 
Pml="警告:您應該指定您的 modem 連接的設備(例如:對於 com1 則是 ttyS0)。" 
Pmm="除非您指定 modem 連接端口,否則 BrazilFW 無法通信。" 
Pmn="警告:如果本地遠端位址為空,這種情況下 BrazilFW 將無法工作" 
Pmo="在您的 LAN 上通過 <i>外部網路 設定</i>頁分配給它一個位址。" 
Pmp="警告:本地遠端位址不在同一 LAN 上" 
Pmq="在<i>外部網路 設定</i>頁上重新輸入,或改變 <i>LAN 設定</i>及<i>DHCP 設定</i>使之匹配。" 
 
 
 
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
### Added 11-18-2004 
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
# Menu - Left 
Msf="簡易防火牆設定" 
Mfc="進階防火牆設定" 
# file sfirewall.cgi 
Pna="外部 TO 內部" 
Pnb="內部 TO 外部" 
Pnd="開放所有對內連線<br>(開放全部,僅阻擋特定)" 
Pne="阻擋所有對內連線<br>(阻擋全部,僅開放特定)" 
Pnh="開放所有對外連線<br>(開放全部,僅阻擋特定)" 
Pni="阻擋所有對外連線<br>(阻擋全部,僅開放特定)"  
Pnj="黑名單" 
Pnk="白名單" 
Pnl="例子:" 
Pnm="列出要阻擋的 IP 位址。" 
Pnn="列出要允許的 IP 位址。" 
Pno="列出要阻擋的 MAC 位址。" 
Pnp="列出要允許的 MAC 位址。" 
Pnq="列出要阻擋的 Port 號碼以及協定。" 
Pnr="列出要允許的 Port 號碼以及協定。" 
#file diags.cgi 
Pkn="ARP 表" 
Pko="當前連接" 
#file editconf.cgi 
Pjs="本地命令初始化腳本" 
Pju="模組設定" 
 
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
### Added 05-15-2005 
# Menu - Left 
Msg="排程管理" 
Msh="配置記憶功能" 
# file cron.cgi 
Pqa="分" 
Pqb="時" 
Pqc="日" 
Pqd="月" 
Pqe="週" 
Pqf="要執行的指令" 
Pqg="重新載入排程" 
Pqh="編輯排程設定檔" 
Pqi="建立新的排程:" 
Pqj="新增一個排程" 
Pqk="All" 
Pql="可以在一個欄位內輸入多組數字,彼此以逗號隔開,欄位留空白代表全部。" 
Pqm="例:要每20分鐘執行一次。 輸入: 0,20,40" 
Pqn="例:要在 AM 8:00 和 PM 5:00 執行。 輸入: 8,17 (24小時制)" 
Pqo="例:要在每個月的15日執行。 輸入: 15" 
Pqp="例:要在一月執行。 輸入: 1" 
Pqq="例:要在星期 1~5 執行。 輸入: 1,2,3,4,5" 
Pqr="例:要自動重開機。 輸入: reboot" 
Pqs="排程工作新增成功!" 
Pqt="排成工作已經刪除!" 
Pqu="您必須重新載入排程,設定才會生效。" 
#file editconf.cgi 
Pjv="排程工作" 
# file adminconf.cgi 
Ban="啟動排程 (Cron)" 
Bao="紀錄 外部網路嘗試對內連接的連線" 
Bap="紀錄 允許進入的連線" 
Baq="紀錄 允許出去的連線" 
Bar="除錯模式 (紀錄所有連線訊息)" 
Bas="限制紀錄檔最大容量 (不推薦)" 
Bat="關閉本地語言 (使用英文)" 
# file sfirewall.cgi 
Pns="Level 7 軟體應用層協定過濾" 
Pnt="列出要阻擋的 L7 協定名稱" 
Pnu="例子: 想阻擋 P2P 下載,可輸入:" 
Pnv="顯示目前可用的 L7 協定名稱表" 
# file profiles.cgi 
Pra="載入" 
Prb="新增一個配置記憶檔" 
Prc="儲存目前的配置" 
Prd="記憶檔名稱" 
Pre="這將複寫目前的所有配置," 
Prf="您確定要載入這個記憶檔嗎?" 
Prh="您確定要把目前所有配置,儲存到這個記憶檔嗎?" 
Prj="您確定要刪除這個記憶檔嗎?" 
Prk="輸入新的記憶檔名稱," 
Prl="檔名中請勿有特殊符號或者空白 (支援中文檔名)" 
 
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
### Added 02-05-2006 
 
# file dhcpconf.cgi 
Psa="編輯自定義 DHCP 設定" 
 
# file diags.cgi 
Psb="顯示主機中 PCI 裝置的資訊" 
 
# file lanconf.cgi 
Psc="對內網卡編號" 
 
# file ethernet-conf.cgi 
Psd="對外網卡編號" 
 
# file dmz_conf.cgi 
Pse="DMZ 網卡編號" 
 
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
### Added 02-28-2006 
 
# file subnet.cgi 
Psf="子網路切割" 
Psg="子網路切割 設定" 
Psh="子網路 ID" 
Psi="使用 DHCP" 
Psj="使用 QOS" 
Psk="不限制" 
Psl="新增一個子網路" 
Psm="編輯子網路設定檔" 
Psn="輸入一個有效的子網路 ID(編號),每個子網路的 ID 必須是不同的。" 
Pso="子網路的起始 IP 位址。" 
Psp="子網路的子網遮罩(submask)。" 
Psq="使 BrazilFW 的 DHCP 伺服器回應這個子網路電腦的要求。" 
Psr="限制這個子網路能使用的頻寬。" 
Pss="給這個子網路一個簡易的註解,方便識別它的用途。" 
Pst="子網路變更成功!" 
Psu="子網路已經刪除!" 
Psv="您必須重開機,子網路的設定變更才會生效!" 
 
# file qos.cgi 
Psw="子網路切割式 QOS" 
Psx="自訂 QOS 設定" 
Psy="編輯自定義 QOS 腳本" 
 
# Left Menu  
Mdh="DHCP/DNS 設定" 
 
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
### Added 04-19-2006 
 
# file index.cgi 
Pta="IP 位址自動檢測" 
Ptb="通過" 
Ptc="錯誤" 
Ptd="測試" 
 
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
### Added 07-16-2006 
 
# file lanconf.cgi 
Pte="LAN2 設定 (LAN2)" 
Ptf="無線網卡 設定 (WLAN)" 
Ptg="對內第二網卡編號" 
Pth="無線網卡編號" 
 
# file loadbalance.cgi 
Pti="多 WAN 負載平衡設定" 
Ptj="開啟多 WAN 平衡負載" 
Ptk="第一對外網卡 (WAN1)" 
Ptl="第二對外網卡 (WAN2)" 
Ptm="第三對外網卡 (WAN3)" 
Ptn="第四對外網卡 (WAN4)" 
Pto="權重" 
Ptp="網卡編號" 
Ptq="提示:第一對外網卡的其它設定,在 [WAN 設定] 頁面。" 
Ptr="設定已更新。" 
 
# file sfirewall.cgi 
Pts="「IP 位址」和「網卡 MAC」配對管制" 
Ptt="列出 IP 與 MAC 的配對值,例如(格式):" 
Ptu="此項設定只有在選擇 <b>阻擋所有對內連線</b> (白名單)時,才會生效。"  |   
 
 
 
 |